《超级语文课》中郦波教授曾评过这样一句话:“教育的最高境界是‘一个都不能少’。”“一个都不能少”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真的难以做到,一路学过来发现,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如此境界的教育。课堂只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老师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输出,另一种是随机选同学回答问题。不得否认,总会有认真的同学,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,他们总会高效地完成课堂任务。但是“一个都不能少”是要让所有同学都参与,都有的放矢。也许这时候会有人说:“员工的水平参差不齐,如何要照顾到所有的同学,又不拖慢教学进程呢?”作为一名师范生,我常常也会有此困惑。
但,今天的体育课让我切实地体会到了什么是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
一起上体育课的同学大概有六十个,我们的篮球基础参差不齐。有些男同学打了很多年的篮球,基本上不需要再学,而我们十个女同学中只有两个同学有些篮球基础。我想,我们的体育老师大可以像隔壁班的老师那样,集体教一遍,然后自行练去吧。但,我们的体育老师并没有如此。基础的训练他依旧会让我们所有人去做,而练完以后他要求我们所有人都要自行组队,试着打比赛。我们几个没有基础的同学面面相觑,能力不行,甚至连比赛的规则都不知道,怎么好意思拖别人的后腿呢?于是都自行默默地退到一边,练习基础的运球和投篮。不一会,就有几个同学觉得无趣,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。
突然,老师很响亮地拍了拍手:“都来,组队,大家都参与啊。”他的激情与真诚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,不一会儿,我们组成了三支队伍。原来大家因不熟练而胆怯,因胆怯而不敢上前,永远迈不开这一步。老师没有一板一眼地说教,没有说不可以做这个,不可以做那个,也没有说应该这样做,不应该那样做,他让我们放开了打,觉得应该怎样打就怎样打。规则在我们犯错中被一点点说明,技巧在我们全身心投入中被一点点传授。老师在比赛中向我们说明规则,传授技巧,我们学得很快,也很开心。
大家都没有打过正式的比赛,但我惊喜地发现,在小组内部,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位置,默契地传球、投篮。即使没有投中,周围的同学也不会介意,她们只会积极地鼓励:即使因步伐不娴熟而总是撞到周围的同学,她们也只是包容地笑一笑。我们一起慢慢地磨合着,奔跑着,转身,投篮,欢呼,鼓掌。每一个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自己的小组尽一份力,渐渐的,我们配合得越来越好,打得也有模有样了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老师就转到别的场地去指导别的同学了。我们沉浸在比赛的乐趣中,感受着自己的进步与提升,享受着团队协作的友谊与力量。我们几乎都忘了,自己是第一次组队打篮球,也忘了在最开始,大家怯怯懦懦,畏葸不前。
我汗淋淋地站在一旁,畅快地舒了一口气,心里想到了那句话,“教育的最高境界是‘一个都不能少’。”老师用他的方式让我们所有人都参与进来,在参与中,我们发现,自己这棵小树的主干变粗了,它叫能力,同时竟长出了许多新的枝干,它们叫团结、友谊、和谐、勇敢、进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