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陵寻春
永乐高来源: 作者:李想审核人:点击:发布时间:2025-03-25

三月中旬,携友同游金陵。南京于我而言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,我曾经多次去南京看病。不过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,不曾注意过南京的风光。此次却要借一双游人的眼,重新丈量这座六朝烟水浸润的城。

乘高铁于午时到达。下午去了朝天宫。先映入眼帘的是棂星门,木质建筑,顶上覆黄釉琉璃瓦,檐角缀有数只铃铛,气势恢宏。跨过棂星门的刹那,明朝的风掠过檐角铜铃,随后视野也陡然开阔起来。先是一座孔夫子的塑像,两边皆是殿堂。拾阶而上,再过一道门,又别有一番风光。玉兰花开得正盛,星星点点地缀满枝头,映着万里晴空,竟比檐角的黄釉琉璃更通透几分。疏疏朗朗的竹林虽只占一小片,但郁郁葱葱,阳光在此间滤下斑驳细碎的日影。来此处摄影的模特和游客是极多的,一路上唐宋广袖与战国深衣次第绽放,似花团锦簇。恍然不知是人在看花,抑或花在看人。

随后骑行过梧桐大道。这时节的树枝干干净净的,不比夏天枝繁叶茂,然而正是枝干遒劲盘旋又利落的线条,恰恰显出几分枯槁之美。我们又去植物园游赏了一番,最摄人心魄的是郁金香,黄的,粉的,都似娉娉袅袅的少女。春风掠过时,万千花盏齐齐转向,摇曳生姿,簌簌作响。

天黑之后去了秦淮河。因着两位先生的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,我对秦淮河是极富有幻想的,可亲临方知距离产生美。桥上游人如织,摩肩接踵,只能垫着脚,从人群里努力探头看去。只见得两岸森森的绿光,映得河水绿幽幽,阴沉沉的。秦淮河的桨声终究没能摇碎霓虹,朱自清与俞平伯笔下的灯影,如今在游船LED屏上碎作粼粼光斑,哪有百年前灯月交辉,画舫凌波的光景呢?

次日上午去了鸡鸣寺,原是奔着网上铺天盖地的对樱花的宣传去的,谁料中旬还是未开。这日是阴雨天。鸡鸣寺的雨是沾着梵音的,绵绵浸透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偈语。寺庙依山而建,背湖临城,地势逐步升高。同行伙伴告诉我,寺庙里不兴走回头路,许是摆脱过往之意,我们便沿着石阶步步向上。到了放香的地方,取了三支,恭恭敬敬地点燃。三炷沉香袅袅攀上观音的眉间,是为来年求个好兆头。有的时候,人需要一点期盼。

出了鸡鸣寺,便到了玄武湖。这时才发觉它与记忆中那弯绿树掩映的碧波不甚相像。许是天气不好,湖面像被水洗得褪了色,蒙着层淡淡的灰影。因为风大,水波互相推着挤着,拥成一簇簇的小山峰。岸边柳树极多,千万条青丝相互撩拨,交缠成张旭的狂草。在湖上见到一群鸭子,本想投喂,但鸭子们好似见惯了投食客,对此不屑一顾,我们便也离开了湖边。玄武湖占地面积很大,走了许久才到出口。

还有几个小时要返校了,下午便没去景点,就沿附近的民国建筑群走了走。这些建筑中西合璧,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,也有南方的细腻灵巧。虽然有的墙壁已经斑驳,但那端庄典雅的风貌依稀能见出当年是何等繁华的光景。柏油马路十分宽阔,梧桐树屈曲盘旋的虬枝斜伸向大路中央,呈密密交错之势,一些街道还立着状似民国时期的路灯。置身其中,我们想起的却是十里洋场,歌舞升平的上海,耳边不由回响起留声机里周璇婉转缠绵的《夜上海》了。

南京,一座拥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历史名城,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沉淀着浓厚的历史底蕴。当你走近这座城市,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在耳畔轻轻响起,不由心生肃穆与敬意。而这种历史感又与烟火气息完美融合;在街头,也许走两步,过一个路口便是一处旧址;转过街角,明城墙的藤萝与玻璃幕墙对望。某个瞬间,黄包车的铜铃与地铁轰鸣在时空裂缝中相撞,激起的回声里站着整座南京城。六朝金粉,十代风云,所有沧桑都化作春泥,滋养出既古老又鲜活的南京。

回程列车上,友人笑说该把未见的樱花留给下次。我望着窗外渐远的紫金山,忽然懂得南京的好——它从不许诺圆满,却总在遗憾处埋下重逢的伏笔。


文学作品相关资讯
永乐高通知公告
最新更新的资讯
热门点击的资讯
地址: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    电话:0517-83525172    

版权所有  ©  2009-2019  永乐高  All Rights Reserved